隨著人工智能(AI)技術的迅猛發(fā)展,近年來AIGC能力的層出不窮,讓曾經被戲稱為“人工智障”的AI逐漸成為了大眾關注的焦點。各路專家、大V和營銷號的熱捧,讓不少人對AI的未來產生了深深的迷惘。
“這AI好像真有兩把刷子”,“讓我寫幾千字的論文?想都別想”,“畫張宮崎駿風格的畫?我更不行”,“咱們是不是真要被AI取代了?”——這樣的言論在網絡上屢見不鮮,人們對AI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然而,在這股AI熱潮中,我們不妨冷靜一下,看看那些依舊占據主流市場,但實則“蠢”得可愛的AI技術。它們或許能給我們帶來一些不一樣的啟示。
以DeepSeek為例,這款大模型在爆火之后,很快就被人們發(fā)現了其高幻覺率的問題。根據Vectara發(fā)布的大模型幻覺排行榜,DeepSeek-R1的幻覺率高達14.3%,在主流大模型中名列前茅。這意味著,DeepSeek給出的很多信息都是它憑空捏造的。推薦的店鋪不存在,給出的文獻是AI偽造,提出的專業(yè)觀點更是信口開河。最可笑的是,這些編造的信息還往往有鼻子有眼,讓人難以分辨真?zhèn)巍?/p>
那么,AI為什么會胡編亂造這些信息呢?答案很簡單,因為它們大部分時間都是被人類誤導的。大語言模型為了保證信息的時效性,通常會加入聯網搜索機制。然而,互聯網上的信息魚龍混雜,營銷號隨處可見。AI檢索到的信息往往缺乏權威性和信源支撐,因此很容易受到誤導。
除了大語言模型,機器視覺類的AI技術也存在不少問題。機器視覺的基本實現路徑是模糊比對,即對比兩種物體有多少相似的視覺信息點。然而,這種比對方式很容易受到干擾。AI會把真貓和畫出來的貓當作同一種東西,也會把加了像素點的路標當作截然不同的物體。因此,機器視覺的誤判率往往很高,讓人哭笑不得。
比如,有人買了一臺主打AI能力的掃地機器人。然而,這臺機器人在上崗第一天就把客廳門檻地墊上的圖案識別成了線團,因此一直在地墊旁邊徘徊,直到沒電。這種愚蠢的現象,其實普遍發(fā)生于今天所有機器視覺類的AI技術里。
智能語音助手也存在不少問題。雖然近年來方言識別的問題得到了基本解決,但依然存在需要慢速、清晰講出方言才能完成交互的問題。這對于習慣了快速、隨意講話的人來說,無疑是一種折磨。尤其是在車載場景、家務場景、運動場景里,要求慢速清晰講方言簡直就是個悖論。因此,我們經常能看到人們怒懟導航、怒罵語音助手的場景。
智能家電的普及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F在,電視、手機、音箱、掃地機等設備都會說話,這已經夠讓人頭疼了。更離譜的是,冰箱、洗衣機、電飯煲、馬桶等設備也開始加入“聊天大軍”。它們不僅名字各異,而且經常相互喚醒,讓人不勝其煩。想象一下,深更半夜,你突然聽到家里的各種設備開始七嘴八舌地聊天,那場面簡直讓人崩潰。
然而,盡管AI技術存在這些問題,但我們并不應該因此否定它的價值和前景。AI只是技術工具的一種,它不會過分聰明,也不會過分愚蠢。它只是我們生活中的一種輔助手段,讓我們能夠更高效地完成一些任務。因此,我們應該坦然接受AI的優(yōu)點和缺點,享受它的每一次進步。同時,我們也應該保持對技術的敬畏之心,不斷推動AI技術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