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身科技領域的激烈競爭中,Keep近期因AI轉型策略而備受矚目,但其轉型之路卻并非一帆風順。用戶反饋的浪潮在社交媒體上洶涌澎湃,眾多用戶在小紅書上紛紛表達不滿,直指Keep的新版本界面復雜難用,功能調整令人困惑。用戶的抱怨聲浪高漲,凸顯出Keep在急于擁抱AI風口時,忽視了用戶體驗的重要性。
實際上,Keep的這次轉型背后,隱藏著其經營上的重重壓力。2024年的財報數(shù)據(jù)顯示,公司凈虧損高達4.69億元,同比大幅擴大59%。面對持續(xù)虧損和市場環(huán)境的收緊,Keep不得不尋求新的戰(zhàn)略突破口,而AI轉型成為了其寄予厚望的破局之策。
然而,Keep的AI轉型之路卻并非坦途。財報顯示,盡管公司試圖通過AI技術實現(xiàn)降本增效,但技術投入與成本控制之間的平衡卻異常艱難。2024年,Keep的研發(fā)費用同比減少了18.24%,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技術研發(fā)的基礎。與此同時,云計算服務費用的投入受限,也影響了AI技術的高效運轉。
在用戶層面,Keep同樣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一方面,線上健身的天然缺陷,如使用頻次低和用戶粘性差,使得Keep難以留住用戶。另一方面,短視頻平臺的免費健身內容和智能設備廠商的運動服務也對Keep構成了巨大沖擊。盡管Keep推出了AI教練等創(chuàng)新產品,但在用戶增長方面仍然舉步維艱。
Keep的營收結構也暗藏著增長隱憂。自有品牌運動產品、線上會員及付費內容與廣告及其他三大業(yè)務板塊均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疲軟。自有品牌運動產品雖然實現(xiàn)了微弱增長,但整體品類增長動能不足。線上會員及付費內容業(yè)務雖然成為核心支柱,卻面臨著用戶增長天花板。而廣告業(yè)務則受限于用戶活躍度和平臺使用時長,變現(xiàn)空間狹窄。
為了扭轉頹勢,Keep在AI領域展開了全方位的探索。從課程生產到用戶服務,從軟件迭代到硬件探索,Keep試圖用AI重構整個商業(yè)邏輯。在軟件端,Keep利用AI技術大幅削減了課程開發(fā)成本,同時激活了UGC創(chuàng)作的“造血能力”。在硬件方面,Keep推出了智能交互設備,試圖打破家庭健身的場景局限。Keep還構建了智能體矩陣,包括AI教練和AI營養(yǎng)師等,為用戶提供從訓練計劃到飲食建議的全鏈條服務。
然而,Keep的AI轉型之路仍然充滿不確定性。技術層面的瓶頸、用戶接受度的存疑以及行業(yè)競爭的白熱化等問題都亟待解決。AI技術的成熟度和標注精度直接影響服務精準度,而財務狀況的捉襟見肘則難以支撐巨額的技術升級投入。用戶增長和廣告變現(xiàn)的挑戰(zhàn)也使得Keep的AI商業(yè)化進程迷霧重重。
面對這些挑戰(zhàn),Keep需要回歸用戶價值的本質,聚焦技術落地和用戶體驗。無論是運動數(shù)據(jù)的精準解讀、訓練計劃的科學適配還是硬件設備的場景融合,都需要以用戶為中心,讓用戶更高效地實現(xiàn)健康目標。只有這樣,Keep才能在“All in AI”的豪賭中,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確定性增長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