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海市的城市天際線上,一座曾被寄予厚望卻又命運多舛的建筑——巨人大廈,終于迎來了它的重生契機。這座曾規(guī)劃成為中國第一高樓的大廈,在爛尾長達28年后,近日被納入了珠海市的重點城市更新項目。
根據珠海市最新公布的項目備案信息,包括“巨人大廈改造提升及公共停車場項目”在內的四個重點城市更新項目,總投資額高達55.48億元,全部由正方集團負責實施。其中,巨人大廈的改造工程尤為引人注目。
據公示內容顯示,巨人大廈改造項目的總投資將達到16.67億元,規(guī)劃建筑面積為157400平方米,并將新增1537個公共停車位。項目預計在今年10月正式啟動,并在2029年12月完成。這一消息無疑為這座沉寂多年的建筑帶來了新的生機。
巨人大廈的故事,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那時它本是巨人集團的總部大樓,寄托著創(chuàng)始人史玉柱的雄心壯志。然而,大廈的建設卻在動工三年后突然陷入停滯,至今已爛尾28年之久。這段歷史,也成為了史玉柱心中不愿回首的傷痛。
史玉柱,這位年輕的創(chuàng)業(yè)者,曾憑借自己開發(fā)的電腦中文文字處理系統(tǒng),在短短五年內迅速崛起,成為《福布斯》中國大陸財富榜上的佼佼者。意氣風發(fā)的他,決定建造一座18層的集團總部大樓。然而,隨著計劃的推進,大樓的樓層數(shù)不斷攀升,從18層到34層,再到64層,最終在1994年初的開工典禮上,史玉柱宣布將巨人大廈建成78層高的“中國第一高樓”。
然而,這座宏偉的大樓背后,卻隱藏著巨大的資金壓力。初步測算顯示,巨人集團需要投入12億元才能完成建設,這比最初計劃的2億元整整翻了6倍。面對如此巨額的投資,巨人集團的資金鏈開始變得脆弱。與此同時,國際電腦巨頭如惠普、IBM等紛紛涌入中國市場,給剛剛成長起來的本土電腦品牌帶來了巨大的競爭壓力。
為了尋求企業(yè)的未來發(fā)展之路,史玉柱決定跳出電腦產業(yè),走向產業(yè)多元化。他將目光轉向了保健品和藥品產業(yè),并很快在這個混亂無序的市場中取得了成功。依靠巨額的廣告預算和強大的地推團隊,巨人集團的保健品“腦黃金”迅速走紅市場,為公司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國家衛(wèi)生部對保健品市場的整頓和抽查,不合格率高達70%,保健品市場迅速從頂峰跌落。這給了依賴保健品利潤來支撐巨人大廈建設的史玉柱沉重一擊。1997年2月,巨人大廈僅完成了地下三層和地上兩層的施工,就因資金鏈斷裂而正式停工。
此后多年,巨人大廈一直處于爛尾狀態(tài),成為了珠海的一道傷疤。直到2019年,珠海市香洲區(qū)成立了爛尾樓整治專項小組,由區(qū)屬國企珠海正方集團牽頭介入。經過一年半的努力,正方集團終于解決了19家權益人分散、土地權屬未過戶等難題,并與賽納置業(yè)和史玉柱關聯(lián)企業(yè)士安公司合資成立了珠海正方盛世投資有限公司,于2021年以4.02億元的價格拍下了這個項目。
對于這段過往,史玉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坦言:“我再也不想看到這個鬼地方了。這是我一生最大的決策失誤,也是我的傷心地。”如今,隨著巨人大廈的復工,這段悲傷的往事也將正式畫上句號。至于巨人大廈的未來規(guī)劃和改造項目的戰(zhàn)略考量,目前尚未有更多信息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