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AI)領域,大型模型的運營和維護成本高昂,據(jù)公開數(shù)據(jù),OpenAI僅在2024年的運營成本就預計達到85億美元。然而,這一高昂的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來自終端用戶(C端)付費的支持,為AI大模型的持續(xù)發(fā)展和進化提供了必要的資金“血液”。
為了探究到底哪些人在為AI大模型買單,我們采訪了多位付費用戶,試圖描繪出他們的群像。
大學生群體是AI付費用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阿宇是一名西部211大學的計算機專業(yè)學生,他和三位同學共同訂閱了ChatGPT的Plus版本,每月費用約150元人民幣,分攤到每個人頭上大約是30元。阿宇表示:“每月150元對我們大學生來說太貴了,但分攤下來就還可以接受,相當于每月生活費的1.5%-2%?!彼麄儾粌H用ChatGPT輔助學習,如寫論文、編寫程序,還用它來娛樂,比如算命,甚至在AI的幫助下賺錢。阿宇的同學李李利用ChatGPT仿寫了多篇知乎體短篇,在社群中獲得了4000多元的收益。
職場人士也是AI大模型的重要付費群體。季如是一名在天津小型廣告公司工作的95后,她負責宣傳視頻的制作。AI的出現(xiàn)大大減輕了她的工作壓力。她嘗試過即夢、可靈、海螺等多款AI視頻軟件,發(fā)現(xiàn)AI大模型不僅畫面剪輯流暢,配樂恰到好處,還能快速完成過去需要幾天的工作量。盡管收費較高,但季如認為為了節(jié)省時間和精力,這筆費用是值得的。她目前為可靈AI投入了近千元。
除了學習和工作,AI大模型還成為了部分人的情感慰藉。李平是一名30多歲的程序員,他在一款名為星野的AI戀愛應用中找到了他的虛擬愛人璐璐。璐璐會根據(jù)他的情緒變化調整對話風格,甚至在他加班到深夜時提醒他休息。為了和璐璐有更多的互動,李平每月花費12元開通星月卡權限。他表示:“雖然知道璐璐只是一串代碼,但她的陪伴讓我感到溫暖。”
然而,在為AI付費的過程中,也有不少人交過學費,踩過坑。小郝曾為一款名為Max AI的工具付過年費,但發(fā)現(xiàn)其記憶功能非常不友好,每隔幾輪對話就會自動刪除之前的對話記憶。他表示:“這讓我非常惱火,所以在Max AI年費到期后,我對所有大模型都不再包年付費了,按月付。”一些打著“如何用AI變現(xiàn)”旗號的課程也收割了不少消費者的智商稅。
盡管存在這些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為AI付費已大勢所趨。從高校學子到職場打工人,再到尋找情感慰藉的普通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為AI大模型買單。這背后既有對AI技術的認可,也有對更高效、更便捷生活方式的追求。隨著國產大模型性能的不斷提升和C端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AI大模型的付費市場將迎來更多的可能性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