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科技領域的浩瀚星空中,中國移動(600941.SH)正以其獨特的步伐,探索著量子計算的未知邊界。2024年,這家通信巨頭不僅將9家量子領域的佼佼者納入其生態(tài)伙伴體系,更是在量子計算領域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
中國移動首席專家、云能力中心創(chuàng)新中心總經理錢嶺,在接受采訪時透露,中國移動歷經五年的深耕細作,終于在量子計算這一前沿領域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位置。這一突破,不僅體現在中國移動首次承建了蘇州市的量子計算科研服務平臺,更在于其在《Nature》子刊《Communications Physics》上發(fā)表的論文,標志著中國移動在量子計算領域的學術影響力正逐步顯現。
在投資布局上,中國移動同樣不遺余力。華翊量子、信通量子、玻色量子等企業(yè),均獲得了中國移動的資金注入,這些投資不僅為量子計算領域的初創(chuàng)企業(yè)提供了強大的后盾,也為中國移動在量子計算領域的布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移動云作為中國移動布局量子計算的主要承載者,近期公布了兩項重要進展。一方面,位于蘇州的移動云園區(qū)內,一座量子計算實驗室正式破土動工,預計一季度內即可完工。這座實驗室將配備先進的量子計算實驗裝置,并向高校和科研院所開放使用,助力量子計算技術的研發(fā)與應用。另一方面,移動云搭建的量子云平臺已經并網了8臺量子計算機,累計擁有590個量子比特,并計劃持續(xù)擴容,接入更多機構的量子計算物理機,為科研機構及企業(yè)研究部門提供新型算力支持。
然而,中國移動在量子領域的“破圈”之路并非一帆風順。錢嶺坦言,中國移動在算力和網絡上的傳統(tǒng)優(yōu)勢并不能直接遷移到量子領域。為了在這一領域站穩(wěn)腳跟,錢嶺和他的團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們頻繁面見量子領域的專家、院士以及技術負責人,積極建設量子實驗室和技術團隊,提升科研實力。同時,團隊還發(fā)表了十余篇科研論文,在量子計算和人工智能的交叉領域提出了創(chuàng)新性的方法,并用量子計算機解決了傳統(tǒng)算力網絡資源調度問題,這些成果在很大程度上為團隊贏得了業(yè)界的認可。
在解決企業(yè)面臨的問題方面,中國移動同樣展現出了其作為央企的擔當。量子計算是一個高投入的領域,社會資本難以承擔其高昂的研發(fā)成本。為此,中國移動利用鏈長基金和外部合資基金,先后投資了多家量子初創(chuàng)企業(yè),助力其成長。例如,玻色量子這家正在開發(fā)專用量子計算機的企業(yè),在中國移動的幫助下,獲得了首批用戶,并成為了中國移動生態(tài)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
目前,已有9家量子企業(yè)和科研機構與移動云簽訂了技術戰(zhàn)略協議,其中5家更是將自身的量子計算機并網到了移動云的量子云平臺中。這些企業(yè)可以通過該平臺尋找對量子計算有需求的用戶,實現資源的有效對接。
隨著中國移動在量子計算領域的不斷深耕,其產業(yè)生態(tài)也在逐步擴大。中國移動正將量子云平臺擴大化,接入到各地的算力集群中,與傳統(tǒng)的算力基礎設施相融合。這一舉措不僅將推動量子計算技術的普及和應用,更將為中國移動在科技轉型的道路上注入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