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母嬰零售領域,孩子王無疑是一顆耀眼的明星。2021年,這家專注于母嬰童商品的企業(yè)成功登陸A股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首日股價飆升超過300%,一時風頭無兩。然而,在這輝煌背后,孩子王卻面臨著不為人知的資金壓力。
事實上,孩子王原計劃的首發(fā)募資額為24.49億元,但最終僅募集到6.28億元,遠低于預期。這一資金缺口,或許正是孩子王“豪氣”背后的隱憂。為了擴大市場份額,孩子王近期宣布將繼續(xù)收購樂友國際商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剩余的35%股權。早在2023年,孩子王已經斥資10.4億元收購了樂友國際65%的股權,此次收購若成功,樂友國際將完全納入孩子王麾下。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王為此次收購向銀行申請了并購貸款,顯示出其資金狀況的緊張。
樂友國際作為北方母嬰童連鎖的佼佼者,其門店遍布北京、天津等地,對于主要布局南方的孩子王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并購目標。然而,這場并購并非一帆風順。孩子王為了樂友國際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兩次收購的總金額高達16億元,這給孩子王本就高企的負債水平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從財務數據來看,孩子王的資產負債率近年來一直偏高。與同行業(yè)公司愛嬰室相比,孩子王的負債率明顯更高。孩子王的應收賬款和存貨積壓金額也在逐年增加,進一步加劇了其資金壓力。為了緩解資金困境,孩子王不僅大手筆收購樂友國際,還斥資4.9億元購買了關聯方的房地產項目,甚至涉足美妝領域,收購了幸研生物60%的股權。
然而,孩子王的業(yè)績表現并不理想。自2021年以來,公司凈利潤連續(xù)三年下滑,合計僅為4.29億元。這意味著,孩子王買樓的花費就相當于其三年的凈利潤總和,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在收購樂友國際剩余股份時需要向銀行借貸了。
孩子王與其他線下母嬰連鎖品牌的一大區(qū)別在于其對“大店”模式的執(zhí)著追求。以孩子王在南京萬達廣場的首家門店為例,其面積高達8000平方米,宛如一個母嬰商業(yè)綜合體。然而,這種“大店”模式也帶來了高昂的成本投入,成為拖累孩子王盈利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孩子王通過收購樂友國際,增加了中小型門店的數量,以期實現更高效的運營。
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不斷下滑的人口出生率,孩子王將下沉市場視為新的增長點。通過推進加盟業(yè)務和收購樂友國際,孩子王希望實現中小型門店的迅速擴張,以搶占下沉市場份額。然而,下沉市場的母嬰門店同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客流量減少、消費者進店不消費等問題困擾著眾多門店老板,整個線下母嬰行業(yè)正處于寒冬之中。
盡管作為頭部連鎖品牌的孩子王和樂友國際有可能成為行業(yè)大清洗的“受益者”,但線下母嬰行業(yè)從分散走向集中的過程緩慢,而人口出生率低下帶來的沖擊卻越來越大。這意味著,即使市場集中度提高,也可能無法抵消人口出生率下降對孩子王等連鎖品牌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此背景下,孩子王需要更加注重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的提升。通過優(yōu)化門店布局、加強自有品牌建設、提升母嬰服務質量等措施,孩子王有望在下沉市場中脫穎而出,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
然而,挑戰(zhàn)依然存在。如何平衡“大店”和“小店”的運營效率?如何在下沉市場中保持競爭力?這些都是孩子王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只有這樣,孩子王才能真正實現從“大”到“強”的轉變,成為母嬰零售領域的佼佼者。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面臨諸多挑戰(zhàn),孩子王并未放棄探索新的增長點。除了收購樂友國際和推進加盟業(yè)務外,孩子王還在積極尋求其他領域的拓展機會。這些努力或許能夠為孩子王帶來新的發(fā)展機遇,幫助其在下沉市場中站穩(wěn)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