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曾經的百強經銷商運通汽車集團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據報道,運通集團旗下多家4S店出現了提車難、半停業(yè)以及拖欠員工工資等問題,引起了廣泛關注。
據了解,運通集團旗下的奧迪、捷豹路虎等品牌4S店均受到了影響。多位車主爆料稱,他們早已支付了購車款項,但至今仍未能提到車。例如,岳先生在成都運通晟捷捷豹路虎4S店購買了一輛捷豹汽車,雙方約定1月27日前交車,但至今已經過去兩個月,他仍未提到車。類似的情況在杭州、紹興、北京等地的運通集團旗下4S店也普遍存在。
更令人震驚的是,一些4S店甚至無法明確告知車主何時能夠交車。有車主透露,他們被門店告知新車合格證被抵押給了銀行,需要集團放款才能解押,但目前店里資金鏈緊張,合格證無法贖回,因此車輛無法交付。這一消息讓眾多車主感到焦慮和無奈。
除了提車難問題,運通集團旗下的一些4S店還出現了半停業(yè)狀態(tài),拖欠員工工資的情況也屢見不鮮。例如,杭州運通和晟奧迪4S店目前銷售業(yè)務基本暫停,只剩保養(yǎng)服務。重慶運通晟迪奧迪4S店也處于類似困境,門店內外空空蕩蕩,只剩售后服務艱難維系。員工們也紛紛抱怨被拖欠工資,生活陷入困境。
針對運通集團旗下4S店出現的問題,律師張明湖指出,這些4S店存在多項違法違規(guī)行為,嚴重侵害了消費者及員工的合法權益。消費者有權要求4S店繼續(xù)履行合同或解除合同,并主張賠償損失。同時,員工也應當保留相關證據,向勞動仲裁機構申請仲裁,要求支付拖欠工資及經濟補償金。
運通汽車集團作為一家曾經的百強經銷商,其陷入困境的原因也備受關注。據分析,一方面,新能源品牌的崛起對傳統(tǒng)汽車經銷商造成了巨大沖擊;另一方面,燃油車市場的價格戰(zhàn)也導致終端利潤被壓縮至冰點。在此背景下,運通集團等傳統(tǒng)汽車經銷商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和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運通集團并非個例。近年來,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加速轉型和新能源車企的崛起,傳統(tǒng)汽車經銷商集團正經歷著行業(yè)變革帶來的陣痛。如何積極擁抱變革、適應新市場環(huán)境成為這些經銷商亟待解決的問題。
此次運通汽車集團事件再次提醒我們,企業(yè)在發(fā)展過程中必須注重合規(guī)經營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