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5年,綜藝市場相較于劇集與電影領域的熱鬧景象,顯得尤為冷清。近年來,綜藝行業(yè)一直在努力尋找出路,期盼市場回暖。盡管最新一季度的季播綜藝數量有所增加,網絡綜藝Top20的有效播放量也呈現上漲趨勢,但投資縮減、節(jié)目影響力有限、招商困難等問題依然嚴峻。失去了選秀節(jié)目的支撐,綜藝市場似乎缺少了一股推動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路繁花》和《乘風2025》等少數節(jié)目憑借情感共鳴和情懷因素脫穎而出,但這些亮點并不足以掩蓋整體市場的平淡。面對長劇、電影、微短劇以及短視頻對用戶時間的激烈爭奪,綜藝如何保持其獨特的內容吸引力,并構建新的商業(yè)邏輯,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只有解決了這兩個核心問題,綜藝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走出新的道路。
從數據上看,2025年第一季度綜藝上新數量和總有效播放量均有小幅增長,這表明市場正在緩慢走出低谷。云合數據顯示,季播綜藝供給數量持續(xù)增加,共上新60部,同比增加9部;網絡綜藝Top20的有效播放達到20億,同比上漲10%。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行業(yè)內的悲觀情緒。
然而,市場的短板依然明顯。一方面,綜藝市場并未迎來預期的復蘇態(tài)勢,依然依賴老牌的綜N代節(jié)目支撐。第一季度季播綜藝中,綜N代占比高達47%,網絡綜藝Top20中只有《一路繁花》和《團建不能?!穬刹啃戮C藝。另一方面,節(jié)目題材重復、創(chuàng)新不足的問題愈發(fā)嚴重。盡管過去幾年市場涌現出了一些新奇題材,但當前的新綜藝在熱度上突圍不易,健康的市場離不開新鮮血液帶來的活力。
綜藝出圈越來越依賴情緒化熱點和人為制造的矛盾,但這種做法是一把雙刃劍。例如,《演員請就位3》因選擇爭議性藝人制造話題而引發(fā)爭議,被批評為“劣跡藝人收容所”,最終選擇停播,豆瓣評分跌至歷史最低。同樣,《乘風2025》也因嘉賓陳德容的頻繁話題登上熱搜,但過度營銷和劇本痕跡明顯容易讓觀眾失去耐心,導致口碑下滑。
招商方面,綜藝市場同樣面臨巨大壓力。除少數頭部節(jié)目外,多數中腰部綜藝招商困難,甚至零招商“裸播”。藝恩數據顯示,《乘風2025》招商表現最佳,擁有11個品牌贊助和28個軟廣類型。新綜藝《一路繁花》也因高話題度和有效播放量獲得13個品牌贊助。然而,招商兩極分化趨勢加劇,播放量Top5的頭部綜藝幾乎贏家通吃,而剩下的近40檔節(jié)目幾乎零招商。
品牌投放綜藝愈發(fā)謹慎與苛刻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短視頻、微短劇等內容崛起,用戶時間被搶占,綜藝整體表現低迷,觀眾流失,廣告效果邊際遞減。二是大環(huán)境變化讓廣告主普遍采取緊縮策略,轉向用戶黏性更高、轉化路徑更短的營銷方式。綜藝扎堆、生硬植入廣告也降低了觀眾的容忍度,進一步加劇了招商難度。
綜藝行業(yè)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盲目追逐熱點和偽創(chuàng)新。面對短視頻和微短劇的競爭,不少綜藝人陷入焦慮,盲目復制短視頻生產邏輯或追求劇本化炒作話題。同時,為了盡快破局,綜藝行業(yè)過于追求創(chuàng)新,卻往往催生出形式大于內容的偽創(chuàng)新節(jié)目。新綜藝打不出聲量,老綜藝復制粘貼,無法吸引新觀眾,導致行業(yè)陷入沉悶。
然而,綜藝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價值。作為最先敏銳感知主流情緒的載體和社交輿論的話題源頭,綜藝的非虛構真人互動以及陪伴感與真實感是劇集和短視頻難以替代的。綜藝行業(yè)需要直面問題,堅守優(yōu)質內容,才有可能最終贏得觀眾并獲得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