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近期在美國證監(jiān)會提交的文件中透露,由于面臨出口限制,特別是針對向中國市場出口其H20人工智能芯片的限制,公司將承擔高達55億美元的額外費用。這筆費用涵蓋庫存、采購承諾以及相關儲備,預計將對英偉達截至2025年4月27日的2026財年第一季度業(yè)績產生顯著影響。
市場反應迅速,盡管英偉達在消息公布當天的股價收盤上漲1.35%,但在盤后交易中股價大幅下跌6.31%。其競爭對手美國超微公司(AMD)的股價也在盤后交易中下跌7.07%。
這筆55億美元的額外費用不僅僅是英偉達短期內的一次性支出。更深遠的影響在于,貿易壁壘可能會破壞整個產業(yè)鏈的有效運作,導致成本急劇上升,最終損害全球消費者和科技進步。英偉達即將公布的2026財年第一季度業(yè)績可能會受到這筆費用的嚴重拖累,盡管其他因素如Blackwell的交付可能會帶來一定的業(yè)績提升,但利潤增長預計將大打折扣。
美國對大中華地區(qū)實施的高關稅措施也將對英偉達的供應鏈成本產生連鎖反應。臺積電作為最尖端AI芯片的主要代工廠,其位于中國臺灣的工廠將受到關稅影響,導致晶圓進口成本增加。據報道,臺積電已經提高了訂單價格,這將直接增加英偉達等客戶的成本。同時,美國的新關稅還可能使美國半導體設備制造商每年損失超過10億美元,進一步推高了整個產業(yè)鏈的成本。
英偉達自2024財年起憑借AI芯片業(yè)務的強勁增長實現了收入和利潤率的顯著提升。然而,隨著貿易壁壘和關稅成本的增加,這些利潤預計將受到嚴重擠壓。英偉達的非會計準則毛利率和非會計準則凈利潤率在2024財年和2025財年分別高達73.80%、75.48%和53.04%、56.91%,但未來這些數字可能會受到挑戰(zhàn)。
英偉達為了規(guī)避政策風險,宣布將在未來四年內投資5000億美元在美國生產AI芯片和超級電腦。然而,這一布局能否有效降低供應鏈成本仍存在不確定性。高昂的資本開支將增加英偉達的折舊與攤銷支出,而美國的高物價和人力資源成本也將增加其可變成本。四年后的政策走向仍然不明朗,英偉達的這一布局能否實現預期效果仍有待觀察。
英偉達當前高達2.7萬億美元的市值可能面臨重新評估。隨著貿易壁壘和關稅成本的增加,其盈利能力可能會受到削弱。這些更長遠的影響將逐漸反映在英偉達的估值上,市場對其的看法可能會發(fā)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