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團股價近期攀升至歷史新高,市值突破1.4萬億港元大關,這一輝煌成就令人矚目?;厮葜?024年初,小米的股票收盤價僅為14.94港元,而在2022年10月,其股價更是一度跌至8.31美元的低谷。小米如何在短短兩年內實現如此驚人的逆襲?市場普遍認為,小米汽車的推出是其扭轉局勢的關鍵。
在過去的一年里,小米在市值上接連超越了網易、京東、拼多多、美團等互聯(lián)網巨頭,在已上市的科技公司中,僅次于騰訊和阿里巴巴,排名第三。這一排名還未將未上市的華為和字節(jié)跳動兩家科技巨頭納入考量。
如今的小米已站在一個全新的高度。在兩會期間,雷軍成為了最受歡迎的企業(yè)家代表之一。在2025年年初,小米還迎來了開門紅,好消息不斷。小米汽車、deepseek以及哪吒成為了2025年中國社會的三大現象級事物,不僅提振了民眾對經濟的信心,也增強了對未來的樂觀預期。
時間回溯到2021年3月30日,小米宣布了一個重大消息:將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負責智能電動汽車業(yè)務,首期投資高達100億元人民幣。這一消息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雖然業(yè)界關于小米造車的傳言已久,但一直未得到官方確認。實際上,在此之前雷軍并未下定決心。
消息公布后,有朋友找到雷軍表示希望投資小米汽車。雷軍在辦公室與這位朋友進行了長達兩小時的交流,但最終遺憾地表示,由于小米引入外部投資需要董事會批準,他擔心小米汽車項目萬一不成功,會虧欠朋友的錢。四年后,這位朋友感嘆,如果雷軍當時“自私”一點,允許外部投資進入,就能大賺一筆。從小米股價的飆升便可見一斑。
小米的逆襲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在宣布造車之初,外界并不看好,認為小米“趕了個晚集”。這也是小米股票在2022年跌至谷底的原因之一。直到小米SU7正式發(fā)布前,雷軍仍對小米汽車的產能過剩表示擔憂。然而,小米憑借堅定的決心和持續(xù)的努力,最終取得了成功。
雷軍曾在小米十周年時提出,未來十年小米要成為一家硬核科技公司。正是基于這一戰(zhàn)略定位,小米加大了科技投入。過去五年里,小米的研發(fā)投入達到了1050億元。而在2025年,雷軍更是宣布,小米的研發(fā)投入預計將達到300億元。小米深知,在科技含量高的手機和汽車行業(yè),只有在硬核科技上領先,才有生存和發(fā)展的機會。
小米汽車的投入巨大,整體投入已接近300億元,其中研發(fā)費用就高達近130億元,專利授權超過1000項。2024年9月,小米宣布投入SU7項目的工程師多達3400名。雷軍在直播中表示,小米汽車已經順利完成全年目標,SU7交付量超過13萬臺。
小米SU7 Ultra的發(fā)布更是引發(fā)了市場轟動。這款小米最貴的汽車單品,售價52.99萬元起,卻擁有1500多匹馬力,成為紐北賽道最快的電車,百公里加速時間僅為1.98秒,最高車速可達350公里/小時。其碳纖維運動套件和24K金碳纖維車標,更是彰顯了其高端品質。小米SU7 Ultra的發(fā)布,不僅顛覆了性能車市場,也給保時捷、路特斯和特斯拉等高性能新能源車企帶來了競爭壓力。
小米造車不僅是一次冒險,更是一次成功的冒險。它不僅推動了小米市值的飆升,也助力了小米品牌的高端化。在官宣造車后,小米手機的全球出貨量達到了歷史新高。同時,小米還通過與徠卡的合作,進一步提升了品牌形象,將手機攝影推向了新的高度。
小米在AIoT方向的布局也取得了顯著成果。小米最近發(fā)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該季度總營收同比增長30.5%,其中智能電動汽車等創(chuàng)新業(yè)務收入達到了97億元。小米已經在中國大陸地區(qū)38個城市開業(yè)了127家汽車銷售門店,汽車業(yè)務成為了小米新的增長點。
雷軍被眾多網友和企業(yè)家譽為“營銷之神”。自小米汽車發(fā)布以來,雷軍始終在各大社交平臺為自家產品站臺,其平易近人的形象收獲了無數粉絲的喜愛。小米SU7首批車主交付當天,雷軍親自為車主開門的場景更是成為了佳話。
小米的成功不僅在于其卓越的產品和創(chuàng)新的技術,更在于其堅持的科技平權理念。雷軍曾表示,小米的價值觀是不騙用戶,把科技產品賣得更便宜。這一理念貫穿了小米的整個發(fā)展歷程,從手機到汽車,小米始終堅持將高端科技產品以親民的價格帶給消費者。
小米的逆襲之路充滿了挑戰(zhàn)和艱辛,但正是憑借堅定的決心、持續(xù)的創(chuàng)新和卓越的營銷能力,小米最終實現了從低谷到巔峰的華麗轉身。如今的小米已經跑通了屬于自己的路,造車以來持續(xù)上漲的市值就是最好的證明。